当千年工匠精神与当代舞台艺术实现跨时空对话,10月31日至11月1日,舞剧《天工开物》在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震撼演出。这场被誉为“文艺界的大作,舞剧界的大片”的艺术盛宴,“天工男团”的超燃舞姿惊艳四座,为扬州观众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。
以“奇舞”唤醒“奇书”
演出当晚,歌剧厅内座无虚席。舞剧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六次落榜后潜心钻研工艺、终成《天工开物》的历程为主线,通过“赶考”“著书”“山河”等篇章,展现他从科举执念转向丈量大地的精神蜕变。这位“大明理工男”以一部巨著为中国科技“继绝学”,其“六考六败、不囿世俗”的传奇人生,成为舞剧最动人的精神内核。
一本奇书贯通古今,一部舞剧如梦似幻。作品借助舞蹈、影像与现代表现手法,让这部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“活”了起来。观众仿佛穿越三百余年,亲眼见证宋应星于乱世中隐遁著书,以文字为帆,将中国智慧传扬四海。当台上光影流转与台下掌声交织,当古人坚守与今人追求共鸣,舞剧所传递的不仅是艺术之美,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弘扬。
明制美学带给观众极致体验
舞台上,陆川导演通过舞台之美、服章之美、音乐之美、影像之美、装置之美、工匠之美、科技之美、大地之美,定义“明制美学”的舞台呈现。舞美设计秉持“大、巧、简”原则,营造出内敛典雅又气势恢宏的视觉氛围。
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,精巧的是,大量的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“中国第一陶”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,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。音乐创作融合明代雅乐与民乐精髓,并采集了打铁、抽拉风箱、稻浪等大量劳作原音,突出“劳动之舞、工匠之舞”的质朴力量。
演出结束后,演员签售现场气氛热烈,人头攒动。扬州运河大剧院独特的现代质感与文化底蕴,与舞剧的历史厚重感、艺术创新性相得益彰,为演出注入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。
“天工男团”技惊四座
此次演出中,“天工男团”以高超技艺成为最大亮点。这群“全员会飞”的舞者以精湛的技艺,将柔美与力量发挥到极致。一系列高难度动作,不仅展现了扎实的舞蹈功底,更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,生动再现了农耕、锻造、织造等古代劳作场景。
谢幕时的腾空舞姿,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,掌声与欢呼声经久不息。“演员们滞空瞬间的舒展与灵动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‘中国人真的会飞’。”现场观众纷纷点赞“天工男团”的超绝舞技,表示看得人热血沸腾,这就是文化自信的力量。
演出落幕,余韵悠长。扬州历来是艺术沃土,此次《天工开物》成功上演,不仅让“天工男团”的超燃舞姿为扬州观众带来了高水平的艺术享受,也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,让明代科技文明与扬州的运河文化、工匠精神交相辉映。